2019年11月13日下午,我院醫學與人文教研室主任兼研究生英語教研室副主任葉曉副教授應邀在英國牛津大學人類學與博物館民族志學院(School of Anthropology & Museum Ethnography)舉辦了題為Notes on the History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rminology in the English Language(中醫藥術語英譯标準化發展史及相關問題探讨)的專題講座。
葉曉副教授此次應牛津大學人類學與博物館民族志學院伊麗莎白•許(Elisabeth Hsu)教授的邀請,為其負責的牛津大學人類學東方醫學研究小組(Anthropology research group, Oxford, on Eastern medicines)所組織的本學期中醫藥深度翻譯研究系列學術講座擔任主講人。同時在受邀之列的還有南京農業大學典籍翻譯與海外漢學研究中心創始主任王銀泉教授、國際著名的中醫藥翻譯專家Nigel Wiseman先生和美國中醫藥翻譯人類學研究專家Sony Pritzker教授。
葉曉副教授以近年來中醫藥在國際的廣泛傳播和進一步受到認可作為引子導入中醫藥翻譯和術語标準化的主題,通過豐富而詳實的材料叙述了中醫術語英譯的發展史,根據不同的時代背景和标志性事件将其分為四個階段,并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讨和提出相關應對策略。該講座綜合彙聚了他近幾年來在中醫藥術語翻譯研究方面的一系列成果,充分體現了此次講座視角跨學科的廣度和中醫翻譯專業的深度。講座持續了近一個半小時,講座後與會者踴躍提問,對中醫藥翻譯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Elisabeth Hsu教授也表示這次講座的内容豐富,讓她受益良多。
随着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在世界範圍内的進一步推進,中醫藥國際合作進一步的深入開展,積極投入中醫藥國際交流的翻譯、教學和科研工作,在中醫藥國際舞台發出自己的聲音,貢獻自己的力量,是我們當前中醫大外語人義不容辭的時代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