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央、省委、市委關于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精神,落實《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促進條例》要求,推動杭州社科工作更好地服務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服務杭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決定開展第五批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以下簡稱“市社科基地”)申報工作。現将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對象
市社科基地申報面向市各級教學、科研單位,市級有關部門(學術團體可依托于主辦單位),在杭省級教學、科研單位。
二、申報條件
申報市社科基地必須是申報單位(即主辦單位)中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實體性研究機構,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市委有關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精神和決策部署,立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特色和優勢,整合資源,創新機制,集中力量,推動精品成果生産,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功能,促進杭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文明建設等全面發展。同時,須具備以下條件:
1.學科特色突出:具有符合基地研究任務所需要的資源優勢、學科優勢和成果優勢,研究方向明确,重點突出。
2.人才結構合理:具有在全省或全市有重要影響的學科帶頭人。其中主辦單位以外的研究人員應在1/3以上。高級職稱研究人員應占研究隊伍的1/3以上,并有一批具備較大發展潛力的青年學術骨幹,人才梯隊合理。
3.科研成果豐富:科學研究整體水平居省(市)内領先地位,在省(市)内相關研究領域中具有一定學術影響和聲譽。咨政服務能力突出,能通過承擔咨政課題和協作攻關,推出有較大影響力或有杭州辨識度的研究成果,整體研究水平和參與重大重點決策的能力在全市乃至全省處于領先水平。
4.體制機制創新:創新科研管理體制,探索建立“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内外聯合、競争創新”的有組織科研運行機制,打造基礎理論或應用研究高地。堅持學科交叉融合,開展跨學科研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現實需求。
5.日常管理規範:有固定場所和開展科研活動必備的基礎條件。主辦單位設有專門的科研管理部門,有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加以扶持。制定和實施學科建設、研究領域近期和中長期發展規劃及科學、規範、系統的管理規章制度。鼓勵建立專門網站(網頁)或公衆号等新媒體平台,開展信息服務。
6.第四批市社科基地如以原機構續報的,須通過三年驗收評估(即驗收等級在合格<含>以上),驗收評估為優秀等級的,市社科規劃辦不再認定評審,自動入選為第五批建設周期基地。
7.在杭省級教學、科研單位申報的,其基地的主攻研究方向須以杭州市為對象。
三、申報說明及要求
1.建設市社科基地是我市打造市級哲學社會科學優勢領域研究高地和特色新型智庫的重要舉措和平台。凡認定為市社科基地的研究機構,市社科聯将按《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管理辦法(2023年11月修訂)》(杭社規〔2024〕1号)納入管理,設立年度市社科規劃課題基地項目,并給予每年7萬元的資助經費,基地主辦單位須按不低于1:2的比例配套,3年為一個建設周期。
2.第五批市社科基地認定名額設置為20個左右。請申報單位綜合平衡本單位情況,擇優确定或整合研究機構進行申報。各單位申報限額如下:杭州師範大學8個,浙大城市學院5個,市委黨校3個,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各2個,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各1個,其他市級單位1 個,在杭省級教學、科研單位1個。
3.申報單位要認真學習《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管理辦法(2023年11月修訂)》(杭社規〔2024〕1号),加強對申報工作的組織領導,做好對基地申報對象的三年建設規劃、研究項目計劃等内容的相關論證工作,并對申報的材料進行認真審核和把關。
四、評審原則及程序
市社科基地認定評審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按照資格審查、專家評審、擇優選定等程序進行(必要時或将進行實地考察),由市社科聯(院)黨組研究,報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後予以公布。
五、申報材料要求
申報人根據通知要求,于2024年3月1日(周五)前将《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申報表》一式8份報送至教科辦2A314(同時發送電子版至835233837@qq.com);《申報表》各欄所填的代表性成果的佐證材料複印件兩份(須按要求複印并設置封面和目錄裝訂成冊)。
附件1+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申報表(2024).doc